办学成绩

首页 > 办学成绩 > 学生喜报
学生喜报

陈兆君:女孩们,请勇敢地选择硬科学这条“充满荆棘,需要开拓”的路

2018.10.12

参加数学夏令营的HFI学生


本文作者陈兆君,目前就读华附国际部11年级。一直以来她的数学成绩都非常优秀。今年夏天,她通过层层筛选,被世界三大顶尖数学训练营之一、有着“数学夏令营中的奥斯卡”之称、在数学圈内极负盛誉的“罗斯数学夏令营”(The Ross Mathematics Program)录取。而在参加夏令营的过程中,兆君对“女生探索硬科学”上有了新的体会。因此在夏令营结束后,兆君结合了个人在学习数学时的一些感受,展开了关于“女生学习数学等硬科学”的思考,并鼓励和期待更多女生勇敢加入到“充满荆棘,需要开拓”的硬科学探索之路。



 女孩们 

请勇敢地选择硬科学这条

“充满荆棘,需要开拓”的路


21世纪,随着社会的进步,女性的地位越来越高,给予她们施展才华的机会也越来越多。然而,仍存在一个令人十分遗憾的现象就是硬科学领域杰出女性的稀缺。参加IMO等硬科学学科竞赛的女生远远少于男生,NOIP甚至由于参赛的女生太少而规定每年必须有至少一个一等奖的名额留给女选手,以调动女生参与的积极性。


近百年来,女性菲尔兹奖获得者仅有一位。上述现象无不体现了当今女性仍普遍缺乏挑战硬科学的勇气。这种现象是应该被尽快改变的。一方面,由于“理科好=智商高”这样的观念仍然普遍存在,并且几乎所有社会地位和实际收入高的职业都与硬科学有莫大关联,女性在硬科学领域的缺席非常不利于女性社会地位的进一步提高。另外,事实上,女性在硬科学领域的不活跃意味着有一半潜在的、可以为该领域作出巨大贡献的聪明头脑被浪费了。英国神经学家巴特沃思在《数学脑》一书中已经通过大量研究证明,男女在学习逻辑推理方面的神经元连接能力是一样的。这就意味着,与大众的刻板印象相反,男女具有同等的理科天赋,在硬科学方面天赋异禀的女性和男性应该是一样多的。然而,许许多多本来是很有研究硬科学的天资的女性,却因为走这条道路的同性太少而感到在这条路上自己将是孤独的,从而选择另外的道路。对于学术界,这就是一种莫大的损失。因此,不管是为了真正实现性别平等,还是为了促进科学的发展,都应该设法鼓励女性更踊跃地投入到硬科学领域中。而要实现这一巨大的改变,必须先从女性自身,特别是对硬科学有兴趣但又望而却步的女性开始。


那么,作为这个群体中的一份子,可以做点什么以助于改变女性在硬科学领域是“二等公民”这一事实呢?


首先,最关键的一点是要改变自己的自我定位。既然生物学上男女在硬科学方面的天赋并无差异,那为什么男女数学成就差异如此之大?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除了生物学上的禀赋,还有许许多多其它重要因素决定一个人能否在硬科学领域取得成就。其中,自我期许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只有当你在硬科学方面对自己有高要求,认为自己是应该挑战这些如此高深的领域并为之做出贡献的,你才可能克服研究硬科学会遇到的种种巨大困难,做出成果。而这方面,不用说,女性是有劣势的。周围的环境充斥着“女孩学不好理科”的声音,使她们在硬科学方面对自己的期许非常之低,错误地因为女性的身份就把自己定位为“理科不好的人”。而这种自我定位会进而成为她们不在学习硬科学方面下苦功的借口。一旦发现自己在理科方面学术表现不尽人意,会觉得是理所当然的,而不是认真地反思自己是不是不够努力,是不是学习的方法不对。因此,要想从根本上改变硬科学领域女性不活跃的现状,首先得靠她们自己提高自我期许,把自己定位为“有能力,也有责任学好硬科学的人”。


其次,如果希望学好某种硬科学,一定要多读该领域大师写的经典著作,多上网听听该领域的顶尖人物之间的讨论、讲座等。很多人以为只有学习文科才需要经常阅读,这是错误的。理科也同样应该花大量时间读书,只不过理科阅读不像文科阅读那样对“量”的要求很高,更多的是强调读真正好的书,并且一定要理解透彻。 一本大师写的经典著作,往往会从整个学科的根基——概念体系出发,将概念体系阐释得全面而精到,然后自然而然地引出由这样一个概念体系可以直接衍生出怎样解决各种理论问题、实际问题的工具,再讨论这些靠工具得到的成果——通常就是定理,以及旧的成果如何能转化为新工具,帮我们获得新的成果。这就形成一条清晰的逻辑链。认真品读这些好的著作,就会感觉自己曾经觉得如此艰深晦涩的一切,渐渐都变得如此直观,如此自然。相反,一本不好的理科书只是一条条公式、定理的无逻辑堆砌,使人读了云里雾里而且感觉无趣。因此,为了学好硬科学,阅读大师著作是很有必要的。另外,视听要互相结合,因为两种学习方法各有优缺点。经典著作一般会很有系统性,很全面,但有时候为了完备性而在一些细枝末节的事情上也花费较多篇幅,使得重点不够突出。而讲座和讨论通常不会像书那样系统而全面,尤其是讨论,然而因为它们受限于时间,因此会要求大师们大胆取舍,突出重点;听讨论的话还能见识到思想火花的碰撞。这是阅读无法带给我们的。


最后,不要太过功利。许多女性并不缺乏对硬科学的兴趣,也有刻苦学习的精神,但是觉得不值得在这方面刻苦。文化上的刻板印象使人们认为女性无论付出多大的努力,都是不可能在硬科学方面做出很优秀的成果的,或者说即便有这样的可能,需要付出的汗水也是男性的好几倍。这就使这部分女性,或者说是她们身边的亲友,开始所谓“权衡得失”,考虑作为女性是否“值得”付出如此多努力在硬科学方面。这样一来,她们就很容易产生“既然女性在硬科学领域付出的单位时间能换取的‘产出’是如此之少,那么就‘不值得’把心血花在这上面”。其实,权衡得失是应该的,但问题在于大部分人对“得”的理解过于狭隘和功利。人们往往觉得只有获取了更多金钱和名誉才算“得”。至于智力上的提升,向难度挑战带来的成就感,苦思冥想之后豁然开朗的欣喜等,他们不认为是“得”,亦或者,是他们过于浮躁的心态使他们在学习硬科学的过程中感受不到这些东西。因此,能否通过研究结果获得名利,就成了衡量学习硬科学的“收益”的唯一标准。其实,这种过于急功近利的观念应该摒弃。因为在硬科学领域,有许多的问题从提出到解决历经了好几个世纪,中间这段漫长的道路,往往主要就是由那些辛勤研究了一辈子仍没能取得重大突破的人默默地、一点一点地铺好的。最后攻克这些难题,获得荣誉的人,也是沿着这些“失败了的”前辈们铺好的路才攀上高峰。莱特兄弟能发明飞机,也是建立在奥托.李林塔尔等众多为实现人类“飞天梦”付出毕生精力,甚至献身的前辈的经验之上。另外,即使是成功取得了重大研究成果的人,也未必能获得名利,还有挺大的可能因为其研究成果太过突破性,太过创新以至于难以被所处的时代理解和接受,甚至还会遭到打压。比如说代数结构的奠基人之一阿贝尔在有生之年研究成果一直得不到认可,直到他死后许多年人们才意识到他做出了多么卓越的贡献;伽利略更是因为支持日心说被教会长期软禁,但他在被软禁期间仍坚持做学术研究。因此,如果缺乏甘愿放下功利之心,不计较利害只出于热忱研究硬科学的人,人类的科技就会停滞不前,而停滞不前往往也就意味着倒退。 所以,在这个人们物质生活越来越好的时代,应该有更多生长在衣食无忧的家庭的女孩们怀着一种使命感,去超越对名利的渴求,挑战自我的极限,在硬科学的海洋上航行,感受探索真理,认识这个宇宙的快乐。何况即使从一般的狭隘的对“得”的定义来说,女性学习硬科学也绝非“得”不偿“失”的。玛丽.居里、“抽象代数之母”艾米.诺特、计算机程序创始人阿达.洛芙莱斯、首位女菲尔兹奖得主玛利亚姆.米尔扎哈尼......这一个个光辉的名字无不证明女性是可以在硬科学领域做出优秀的成果,获得名誉和地位的。


最后,我想起了罗伯特·弗罗斯特的著名的诗句“黄色的林子里有两条路/很遗憾我无法同时选择两者/身在旅途的我久久站立/对着其中一条极目眺望/直到它蜿蜒拐进远处的树丛/我选择了另外的一条/天经地义/也许更为诱人/ 因为它充满荆棘/需要开拓。” 对于女性来说,硬科学领域就是那条“充满荆棘,需要开拓”的路。希望有一天,这条路能因为越来越多女性的路过,变得不一样。